来源:星空体育app下载手机版 发布时间:2024-11-13 14:49:12
近日,一段“淘宝40元解锁手机实测”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。视频的拍摄团队买了一套电容硅胶制作工具,成功制作,并尝试用其解锁几款热卖手机。测试结果为,自制几乎成功解锁所有参与测评的手机,而且堪称“秒开”,其中不乏苹果、华为、小米最知名的手机型号。
隐私护卫队发现,除了用来解锁手机,还经常被用来逃避考勤机打卡,有上班族或者学生常使用找人代为签到。而类似在网上30元即可买到,5分钟可制作完成,商家称通过率100%。
然而,堪称“考勤机克星”的在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存在隐患风险。有专家这样认为, “”会泄露个人隐私,带来财产损失,甚至有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,让警方误认为“嫌疑犯”等风险。
对于,来自北京某高校的姜老师并不陌生。从2015年起,因为指纹签到比老师点名更方便快捷高效,所以该校某在职培训课程开始实施指纹签到。
不过很快,这样的签到方式就被破解。从实行伊始,姜老师发现,不断出现有学生使用代替他人刷指纹签到的情况。
姜老师告诉隐私护卫队,很常见的是和。采用耐磨硅胶,由平面指纹卷起来制作而成,成品需套在手指上使用,“做工比较粗糙”。
隐私护卫队了解到,通常要客人提供指纹样本,商家制作好再寄给客户。由于打卡不隐蔽,操作复杂等原因,较少被人接受。现在大多以卖家提供工具材料,由买家自行制作的方式为主。
则是的改良产品,价格实惠公道,无需客人提供指纹样本。使用时把印有指纹的一层薄薄的肤色橡胶片贴在手指上即可,不易被肉眼看出。
目前市面上的指纹考勤机,大多使用激光类型,工作原理是激光射在人的手指指纹的凹凸面上反射回感应板上,形成三维图片,与之前采集好的指纹进行比对。只要的纹路清晰,就能顺利蒙混过关。
隐私护卫队注意到,上面讲述的情况并不是个案。除了学生之外,不少上班族为了全勤奖,也会请同事或者公司的清洁工代为刷打卡,由此催生了一条买卖的灰色产业链。
隐私护卫队调查发现,在网上售卖、的店铺不少。在百度输入“”,上百条服务信息即刻显现。卖家称此为“上班族的救星,考勤机的克星”,且“5分钟完成制作,通过率100%”。的价格通常在30-100元不等。
一名淘宝店家告诉隐私护卫队,所出售的有普通版和进口版之分,后者识别度较高,最低32元可售。在用户下单后,卖家马上发送教学视频,“很简单,包教包会”。
此外,也有店家直接将制作的步骤,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店铺介绍中。首先,用吹风机加热保存盒里的采集胶3-5分钟,平行按下手指2分钟,随后抽取硅胶0.5-1ml,滴入固化剂迅速搅拌10秒,再均匀涂抹于模具上,如此“”即制作完成。卖家声称,一个保存好可用两年,网购一套材料可以做30个。
根据不同用途,除了有代上班打卡的考勤外,也有密码验证指纹打卡膜。一名京东卖家告诉隐私护卫队,由于手机、驾校、银行、药房等地方使用的是电容机器,所以要黑胶材料,价格在98元。
隐私护卫队发现,大部分卖家只提供原材料和制作的步骤解说,不会代做。但仍有卖家告诉隐私护卫队,“别人的指纹,钱给到位自然可以买到。”
对于的使用效果,卖家信誓旦旦称,“只要自身手指通过率没问题,都可以正常制作使用。”
现如今,指纹应用早已不仅限于影视桥段,指纹打卡、指纹支付、指纹解锁、刷指纹过海关都是生活中的常见场景。2012年起,指纹信息与其他个人隐私信息一起,被要求录入二代居民身份证,与身份证号一一对应。作为具备高度辨识功能的个人敏感信息,指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隐私护卫队了解到,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,材料并非是一种禁止销售的产品,买卖材料本身不违法。但如果买了这类膜材料,并复制了自己的指纹信息,那就有几率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了。
当指纹信息外泄,随之而来的,可能是个人隐私被冒用。公开报道显示,2014年6月,重庆沙坪坝一公司员工张某网购他人,伪造材料骗取三名同事公积金13.7万余元,后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。
在扬州曾发生过因“”引发的敲诈勒索案。有人拿着帮同事代为签到的“”打完卡后,以此解开对方的笔记本电脑上的指纹识别锁,并用电脑里的“艳照”威胁同事。
北京玺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程贞表示,“身外之物,总会有丢失的可能和风险”,制作自己的属于对自己权利的处置,但保管不好就有风险。程贞说,指纹具有极高的私密性,并在防伪、鉴别等方面拥有十分显著的功能,属于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范围。
“现行的《网络安全法》对个人隐私信息的定义中明确包括了“个人生物识别信息”,因此对个人指纹信息的处理(从收集、使用、传输、存储到删除)均应符合法律的要求”,程贞对隐私护卫队强调。